常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
频道导航
协会章程
协会机构
协会党建
专项资金管理
资料下载
协会动态
行业新闻
时事新闻
法律法规
管理人制度
案例公开
理论研讨
司法委托
协会通知
资产处置公告
拍卖公告
会员风采
会员管理
管理人文苑
司法辅助机构
联系方式
协会地图
WAP网站
微信网站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破产公开
通知公告
会员之家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从“无产可破”到100%清偿债务
时间:2025-02-28 | 栏目:
新闻资讯
| 点击:次
--浙江富阳法院另辟蹊径保障债权人权益
“法官,最后一笔欠款到账了。”近日,江苏某公司负责人紧握手机,反复确认到账短信,并向富阳法院法官道谢。这起案件在历经约1年的司法程序后,终于尘埃落定。在法官的努力下,被执行公司从原先的“无产可破”,实现了100%清偿债务。
公司无产可破?
纠纷要从两年前说起。浙江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2023年时,因经营不善,拖欠江苏某公司货款41万余元,被起诉至法院。案件经过上海法院审理、执行,仍有部分款项尚未支付。其间,江苏某公司也多次向国际贸易公司讨要欠款,但后者早已“人去楼空”。
因国际贸易公司的注册地在富阳,2024年1月10日,江苏某公司负责人向富阳法院求助,“法官,我们一直联系不上他们的负责人,拖欠的货款不是一笔小数目,你们能帮帮我们吗?”同时,江苏某公司向富阳法院申请国际贸易公司破产清算。
富阳法院经审查后认定,国际贸易公司具备破产原因,并于2024年1月24日裁定该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然而,破产管理人介入发现,这是一家“三无公司”——债务人没有财产、公司没有财务资料也没有相关经营人员的联系方式。案件推进一度陷入僵局。
工商档案中的转机
经仔细研究案件,一遍遍翻查工商档案,管理人发现,该国际贸易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处于认缴状态,两名股东始终未实际出资,追收注册资本成为本案破局的关键。根据公司章程,股东本应于2040年1月1日前缴纳注册资本,但现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注册资本加速到期,股东要根据企业负担的债务情况,立即补足出资。于是,管理人抓住这一点,向富阳法院提起追收股东未缴出资诉讼。2024年4月,富阳法院作出判决,分别向王某、李某两位股东追收未缴出资各50万元及相应利息。“您知道股东现在在哪吗?”“公司以前跟你们做生意的时候,有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吗?”……法律文书生效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两位股东如同人间蒸发,预留联系方式均已失效。管理人一方面以工商档案为切入口,深挖股东线索,对工商档案上的相关人员,逐一联系、排查,询问对方是否知晓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股东的联系方式。另一方面,联系债权人江苏某公司,邀请其参与到注册资本的追收中。
100%清偿债务
终于,通过曾在该公司就职的工作人员,管理人找到了股东李某的联系方式。但彼时,李某已定居国外,履行态度十分消极。“根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规定,公司破产后,若严格按股权比例计算,您本应补缴2500万元。”“追缴的注册资本,以您的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支付,尽快履行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后续经营,也有利于您以后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法律文书已经生效,您要是不履行,将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生活。”一周内的数次越洋通话,管理人既当“法律讲解员”,又做“心理疏导师”。经过反复沟通,李某态度逐渐松动。
与此同时,管理人向李某表示,“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找到王某,让他尽快履行,如果他不履行,法院也会将他列入失信名单,限制他的生活。”最终,李某表示愿意履行款项。12月,管理人账户陆续收到李某支付的包括利息在内的总计50余万元案款,扣除破产费用、管理人报酬等费用后,剩余资金全部用于清偿公司所欠债务。
至此,国际贸易公司实现了100%清偿债务。
相关文章
06-11
刘贵祥大法官主讲“破产审判工作的理念、机制与法律适用问题
03-19
简讯2025.1.13--助力乡村振兴 共筑“畅通之路”
04-19
简讯2024.1.19--协会举办“办案行文写作规范”培训
01-19
简讯2023.9.4--开展“关注乡村振兴 管理人在行动”公益活动
06-30
简讯2023.6.29--常德市管理人观摩“湖南天鹰重整案”一债会
网站首页
协会机构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